诗歌是诗人的行为艺术
诗歌是诗人的行为艺术——兼答陈律老师
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感受的是我们与诗歌的切合度和共鸣度。当诗歌中的某个句子或者某个意象,突然击打到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个柔软和痛点后,我们才会对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关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解读诗人,也可以通过诗人来解读他的诗歌。因为对于诗歌来说,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一种行为艺术的呈现。换一种角度来说,诗人就是诗歌本身,诗人才是他所有诗歌中最耀眼夺目的部分。诗人在写一首诗的时候,写的其实就是某个特定时期的自我,或者臆想中的诗人自己。我们读一首诗歌,也是在解读诗人的生活和思想的碎片。或者稚嫩,或者青涩,或者粗糙,或者成熟,或者精致的诗歌,只要是完全出自于诗人自己内心的表达,没有受过多外界的影响,就都是好诗歌,都代表着诗人某个时间段,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至于你喜不喜欢,那是个人的好恶看法而已,与诗人无关,与诗歌无关。
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解读的是诗人的生活,然后才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所以,那些打动人心的诗歌,首先是真诚和真实,不夸夸其谈,不油滑,不矫揉造作,没有谁会真的喜欢一个浮而不实,满嘴谎言的诗人。其次是有着诗人自己独特的阅历和过程,有着与众不同的苦痛或者苦难,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譬如,我们在品读余秀华的诗歌,首先读到的是她的诗歌的粗糙,粗鲁和粗鄙,然后是她诗歌中那种隐藏在骨子里,无法言表的孤独、寂寞和忧伤。最后,才是我们通过她的诗歌,读出的一个脑瘫病人独特的山村生活和苦难,和对生活的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和渴望。当你把她和一个脑瘫诗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你以前读到的粗糙、粗鲁和粗鄙,都成了她诗歌中最精彩和最精华的部分了。因为那才是真实的余秀华,那才是余秀华真实的诗歌。又譬如我的兄弟烤鱼陈润生,你读他的《泊路无碑》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时候,那些粗粝,不加修饰的句子,那些尖锐的嚎叫,无一不有着他早年的监牢生活,以及后来一路漂泊的经历的影子。当然,他现在的诗歌多了很多亲情和温暖,那是因为他结婚了,有了小烤鱼。而藏族诗人昌耀诗歌中那种独特的生存和生命体验的背后,则是他一辈子苦苦挣扎的贫困生活。
关于诗人诗歌的艺术行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用文字来呈现,让读者通过用文字形成的诗歌来解读诗人。一种用诗歌外诗人的行为来呈现,让读者通过他的行为的表达来解读他的诗歌。这两种行为是互补的,可以让一个诗人和他的作品更加的丰满,真实。
譬如海子的诗歌最精华最高潮的部分,就是海子的自杀。他通过卧轨自杀这种行为艺术,来让更多的人来解读他和他的诗歌,解读诗歌背后的海子,解读诗歌背后海子写的诗歌,他用这种行为艺术来把他的诗歌推向了完美,推向了极致。而海子之后,更多的自杀诗人,也无一例外,想通过这种行为艺术来推动他的诗歌,把他的诗歌推向一种高度。另外,宋庄的诗人何路的行为艺术《在北京的冰山上》,以及阿琪阿钰和卧夫他们的《烧诗集煮肉果腹的诗人》,都是通过特定的诗人这个载体,通过他们一系列的行为,来完成文字之外的诗歌创作,表达他们的一些思想和诉求。诗人通过他在诗歌之外的一些艺术表达和艺术行为,来完成完善他的诗歌的这些行为,在今后的诗歌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说到这里,再说两个关于诗歌的话题吧:
一个是我曾经应邀参加一次关于诗歌的讲座,我在回答一位女孩子的”关于什么是诗歌,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歌“的提问时,我说:“你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当你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轻轻地晃动着杯中的红酒,身子也在轻微地左右摇晃的时候,你就是一首诗歌,或者你就是在创作一首很优美的诗歌。简单来说吧,你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首诗歌。为什么我提到了酒呢?因为诗歌必须真诚,酒可以让我们真诚。为什么我提到了轻音乐呢?因为诗歌必须引人向善,而轻音乐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时时感受着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重点提到了你的美丽呢?因为诗歌必须是美丽的。当然这种美丽不限于美丽本身,比如对灾难苦难的反思,比如对丑恶和丑陋的描写和鞭挞,都可以激发我们内心中对美丽和美好的向往。”
另一个是我经常接受邀请,参加深圳的一些下半身诗人和垃圾派诗人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很简单,一个很简陋的大排档,或者小餐馆。与会的诗人们先是喝酒吃肉扯谈,酒兴正酣的时候,大家开始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或者以前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部分都很粗糙,但是却是诗人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自我的呈现。把诗人关于诗歌的两种艺术行为都融合起来了,有文字,有行为。我认为,这些诗人的行为和诗歌,无一例外,都是最精彩的诗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