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0|回复: 6

太极拳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赋

郭向阳     文





大哉太极拳,融通六合,曼妙古今,举世颂扬。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1]。太极之名,来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2]。太极拳,源自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武林高手,太极祖师陈王廷,静思妙悟,取象于天,法式于地,融通道佛儒学说精髓,汇集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戚家拳,少林寺之大小洪拳通臂拳,明代诸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运用阴阳经络学说,精思博汇,苦心推演,创编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而诸多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招每式,俱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特色独具之太极拳械招式套路,陈氏家族世代相传改进,遂成一代名拳,陈式太极拳[3]。

陈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立迄今,海内外群星荟萃,代不乏人,俊彦豪杰,难以数计,英雄伟绩,灿若星河,诸多轶事,恒河沙数,今择其要者,简略述之:

陈王廷苦心抑志,博采众长,创立太极拳;陈恂如,陈申如,惩恶扬善,不畏强敌[4];陈长兴,推演太极,打破门规,收徒杨露禅,光大太极拳[5];陈有本,不囿于祖传,勇于创新[6];陈清平,鼓舞创新,太极拳广泛传播,流派争艳[7];陈鑫,毕生心血,研磨太极拳理论,功勋卓著[8];陈发科义薄云天,勇斗歹徒,京华授徒,促使太极拳,名扬中华[9];陈照丕,呕心沥血,普及推广太极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四百年,太极拳,陈家沟,披沙沥金,发乎天地之大道,取象于天,融会贯通,综合各家拳种之长,提炼道佛儒学说之妙,技击养生并重,提高普及并举,传承有序,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众贤哲,功德璨比日星,太极拳,声名赫赫!

杨露禅,做学徒,偷学拳,得真传,拜名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因时而化,改武术套路为健身动作,刚柔内含,轻沉兼有,创别具一格杨式太极拳,促进太极拳走向世界[11];陈仲甡,艺高胆大,保境安民,功高德劭[12];和兆远,疾恶如仇,济危救困,博采众长,潜心拳艺,创立和式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增添太极拳之门类,光大太极拳之宗旨,造福社会,功莫大焉[13];武河清,聪慧好学,拳艺精湛,著书立说,创立武式太极拳,开阔太极拳发展新领域,居功至伟[14];李景炎,刻苦奋进,精研拳法,勇于创新,创立太极拳忽雷架,光大太极拳之门庭,促进太极拳普及民间,名垂青史[15];孙禄堂,扬国威,力挫外国武林高手,融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之精髓于一体,创立孙式太极拳,桃李满天下,太极拳走向世界,功不可没[16]。沧桑巨变兮,天翻地覆;除暴安良兮,因时而化;几度血雨风霜,几度柳暗花明,太极拳,扶正祛邪,推陈出新,传承百代,流派纷出,传播世界,健康人类,光耀古今!

妙哉太极拳,轻灵圆活,自然高雅。华夏武术之珍宝!

古人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17]。人禀阴气成形体,禀受阳气生精神,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18]。人之形神关乎生死,形神统一,方得其妙,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形神相乖,灾祸不断,疾病连连,早年夭亡。太极拳,参天地之妙,悟易经之大道,无极太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虚虚实实,阴阳化合,黄老之术,丹道学说,纵横其里;化生万象,易经法理,五行八卦,暗含其中;太极拳用之于技击则刚柔互用,以达克敌致胜之功,用之于养生则祛疾延年,以进金丹大道之效,格斗技击,强身健体,无不相宜,可谓尽得古人之真传。

太极拳者,中华之国术,源于武术技击,适于擒拿格斗,宜于武术表演,合乎民众健身;开合有序,刚柔平衡,柔中寓刚,如棉裹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虚虚实实,阴阳相济,中正安舒,松柔慢匀,攻守进退,曼妙无比;音乐韵律,哲学内涵,美之造型,诗之意境,集乎一身,道术相通,大美天成;实为武术搏击,强身健体,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最佳运动方式,实乃中华武术之精粹,世界文明之瑰宝!

善哉太极拳,强身健体,巧治疾病,人类之福祉!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9]。

太极拳,讲求精气神,重视意念心态,形与神俱,抱元守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与道家之守一纯素,道法自然,;佛家之禅定空灵,万象皈依,一脉相通,亦即太极拳养心修性功能之来源。太极拳,神清气净,动静结合,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功法独特,取象于天,静松稳匀缓合连,为其功法要旨,习练之际,需平心静气,头脑冷静,心宁胆定,全神贯注,以意运身,动中求静;关节松沉,含胸拔背,沉肩屈肘,松腰落胯,轻灵沉着;虚灵顶劲,立身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步似猫行;动作均匀,劲若抽丝,柔和圆活,呼吸自然,深长细匀;速度缓慢,慢中求功,从容不迫,毫不费力,状如鹰翔;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两膊相系,周身协调,内外一气;拳式连贯,绵绵不断,节节贯串,不滞不顿,一气呵成。故而太极拳,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尤对神经衰弱,心脏疾病,高血压病,肺结核病,气管炎病,溃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预防治疗,作用明显。

太极拳者,发乎天地自然,汇集武术精要,融通道家养生学说,佛家意念理论,儒家济世思想,大可外御强敌,保家卫国,惩恶扬善,兴家立业,弘扬华夏优秀文化;小可增进体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实乃世界人民之福祉,中华武林医林之奇葩也!

美哉太极拳,优雅别致,情趣盎然,仪态万千!

太极拳者,门类甚多,招式各有奇妙,流派各有所长,然万变不离其宗: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20]。太极拳神妙无比,姿态优雅:右揽雀尾,白鹤亮翅 ,玉女穿梭,野马分鬃,独立打虎,双峰贯耳,金鸡独立,退步穿掌,虚步压掌,独立托掌,歇步擒打,上步七星,弯弓射虎[21]。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内固精神,外示安逸[22]。形神兼备,或若王右军之行书,春光明媚,惠风和扬,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或如公孙大娘之剑舞,豪情高涨,激情四溢,空谷狂飙,风声嚯嚯;或铁马秋风,刚烈勇猛;或琴瑟齐鸣,高山流水;巍巍然如颜真卿之法书,大气富贵,法相庄严;渺渺然若司马相如之赋,凌云步虚,思接天外;悠悠然类乎游缰野马,心不漫游,不计所处;谨谨然颇似刻象雕工,精虑妙谋,至慎至微;或华峰嵩岳,雄健峻拔;或鸟步虫痕,散漫随意。含宇宙之威灵,本天地之神力;如飞白出神入化,似行草因势而变;花红柳绿各欢宴浮桥,环肥燕瘦而自成情趣;续前贤,承传统,雅集唱和,风流倜傥;尚自然,趣逍遥,儒道禅宗,心境升华;静中动,柔克刚,诗情禅意,美不胜收!

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哲学意味深长,形神兼具,招式活泼,简洁明快,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阴阳交互,动静相倚,虚实结合,周详活泼,妙趣自然,大美天成!太极拳,诞生于怀庆府温县陈家沟,由武术宗师陈王廷,苦心抑志,博采众长而创立,传承有序,续之由杨露禅大师,发扬光大,风行大江南北,形成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诸多流派,风行世界各地,并紧跟时代潮流,因时而化,演化至武术实战及强身健体并重,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紧密结合,风雅俊秀,妙趣横生,美轮美奂,影响深远,举世乐享!

太极拳者,中华民族之国粹,世界文明之瑰宝。援为国术,风靡世界;引为宗师,趋之若鹜。除暴安良,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丰功标日月,防病治病,益寿延年,魅力遍环瀛。大德铸就炎黄气度,九州八荒永流传;神功昭世代风流,中华武魂垂万古!诗曰:

中华瑰宝太极拳,圣德昭彰在人间。

除暴安良威名扬,养生祛病丰姿健。

无极太极开新境,以柔克刚成奇观。

举世乐享演习多,万古千秋永流传!



2014年3月21日于河南栾川



--------------------------------------------------------------------------------

[1] 详见王宗岳《太极拳论》。

[2] 详见《易传·系辞上》。

[3] 陈王廷(约1600~1680年)又名奏庭,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系享誉武林、风靡世界的太极拳创始人。《温县志稿》载:“陈王廷,字奏庭。县东陈家沟之拳术,在明时已著名。至清初,王廷为县学武生,于拳术更加研究,尤多所得。近今所谓太极拳,即由其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得之秘。咸丰三年,歼灭破县城敌之陈仲甡、陈季甡弟兄,即为其后人。”时有“大河南北言拳法者,必曰陈沟也”之说。

[4] 陈恂如、陈申如,陈氏十一世,生卒年月不详,恂如、申如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其父陈所乐(陈王廷侄)传授下,深得太极拳的精义要旨,人称“大天神、二天神”。兄弟二人是陈氏太极拳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陈家沟东4公里的北平皋村有个大财主叫王遴,他们家有5间楼房,登楼可望数十里,远近闻名,王家的金银财宝都藏于此楼中。康熙年间,一伙土匪闯入北平皋村,王自知不敌,一面把土匪请进家中款待,一面秘使人赴陈家沟请陈所乐解救。当时,陈所乐外出未归,15岁的恂如、申如弟兄,不谙世故,慨然应允。二兄弟每人腰别一根白蜡杆趁着夜色潜入王家,正见一帮恶徒在那里酗酒,二人飞身入室,挥动白蜡杆,直刺横扫,左崩右披,然后打灭灯光,隐入暗处。众强盗措手不及,慌忙应战,黑暗中分不清敌我,持刀乱砍,自相残杀。不多时屋中归于沉寂,掌灯看时,但见尸体遍地,偶有幸存者也动弹不得。后来,王家为感恂如、申如二人大德,特将此事编为戏剧——《双英破敌》,在陈家沟连唱三昼夜。其后,该戏不胫而走,一直唱至解放前夕。

[5] 陈长兴(1771~1853年),字云亭,陈氏十四世,“陈氏三杰”之一陈秉旺之子,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系中国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人物。自幼随父习武,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常走镖山东,在武林中享有盛名。他在继承发展太极拳术的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所得,发展了陈氏太极拳理论,其流传下来的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这些结合实践的理论著作,进一步丰富了太极拳理论,将太极拳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陈长兴的另一卓越贡献,便是敢于打破门规戒律,收外姓人杨露禅为徒,使太极拳走出了陈家沟,并且衍变出新的诸多流派。

[6] 陈有本(1780~1858年),字道生,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式太极拳小架创编人,太极拳一代宗师,与陈长兴同为太极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他精研太极拳功法拳理。十年功夫,不但对先辈太极拳理论内涵更加了解,而且在技击上提高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习武过程中,不囿于祖传,勇于创新。在陈式太极拳原有套路基础上,逐渐摒弃了某些高难度动作和发劲动作,创编出一套风格迥异的太极拳套路——陈式太极拳小架。架式与同辈份陈长兴所编太极拳老架(大架)一样宽大和舒展,但变大圈为小圈。其新编太极拳分一、二路;一路74式,二路48式。小架由于其理法精深、体系完整和演练方法严格有序,被称誉为“文房架”、“功夫架”,陈家的“看家拳”。

[7] 陈清平(1795~1868年),陈氏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师承陈有本,练拳多有心得,年轻时已为太极拳界名手。成为太极拳发扬光大、流派争艳之一代宗师。在师教基础上,突出圆环特点,层层运圈环扣,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渐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拳式定型后,虽然与师传太极拳同属太极拳小架,但与师传已迥然不同。陈清平广收学徒,鼓舞创新,使陈式太极拳得以广泛传播,呈流派争艳之势。一是出现武式太极拳。二是出现吴式太极拳。三是出现孙式太极拳。四是出现和式太极拳。五是出现太极拳忽雷架。

[8] 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仲甡第三子。清岁贡生,太极拳理论之集大成者,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太极拳理论家,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贡献卓越,亦为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用毕生心血,研磨太极拳理论,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史上树起了又一座丰碑。主要著述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即《陈氏太极拳图说》简明本)一卷、《三三六拳谱》等。这些理论著作,开创了陈氏重视拳术文字记载和理论研究之先河。其中,尤以《陈氏太极拳图说》对后世影响巨大。

[9] 陈发科(1887~1957年),字福生,陈长兴曾孙。师承其父陈延熙。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曾任北京武术社社长,陈式太极拳新架创编者,陈式太极拳史上重要代表人物,对传播、推广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太极拳一代宗师。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逝世,在北京授拳20余年,使陈式太极拳走出陈沟,始为京城所识。他拳艺高超,为人忠厚,淡名利,讲信义,深受京都武术界人士推崇,被尊为“太极一人”。

[10] 陈照丕(1893.4.8~1972.12.30),字绩甫,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曾任全国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全国武术协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太极拳名家”称号。一生经历清朝晚期、民国战乱和建国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历尽坎坷曲折,极具传奇色彩。是近现代太极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太极拳理论十三篇》(又名《陈式太极拳须知》)、《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引蒙》等。他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发展、中兴,倾尽了满腔热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学习他的精神,他的海内外传人和陈家沟村民特地为他修建了陵园。由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亲自篆额的陈照丕德行纪念碑竖在陵园入口处,两旁竖立着中外太极拳界人士和其弟子立的纪念性石碑数十座。整个陵园苍松翠柏掩映,已成为太极拳故里的一处重要景点。

[11]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清代直隶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如今在陈家沟,与太极拳相关的最重要的遗迹也是“杨露禅学拳处”。“杨露禅学拳处”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长方形院落,院中唯一的厅堂里摆放着两组雕塑,右边一组是杨露禅拜陈长兴为师,左边一组则是陈耕耘、杨露禅师兄弟二人在练习太极推手。厅堂四周的墙壁上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了杨露禅一生的概况。当年,杨露禅是陈家药铺里的一个伙计。因聪明能干,诚实忠厚,陈德瑚便将其送到老家陈家沟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收徒授艺,学堂就设在陈德瑚家的南院。杨露禅到陈家沟后,受当地民风的影响,也很想练太极拳,但他知道“陈式太极拳不传外姓”的门规,于是便在陈长兴教拳时留心观看,而后自己再到无人处偷练。几年后被陈长兴发现,听他练拳发出的声响和走架的身形,陈长兴知道他已经入了门。按当时武林的规矩,偷学别人武功是犯大忌讳的,轻者废去武功,重者性命难保。但陈长兴为人豁达,没有狭隘偏见。当时他问清原委后,对杨露禅的好学精神还予以赞赏。平时又见他踏实肯干,诚实聪明,便和陈德瑚商量决定,正式收杨露禅为徒,准其在业余时间学习太极拳。此后,杨露禅在陈长兴门下练功、学习18年,终于领悟了太极的要旨、精髓。艺成之后的杨露禅先在家乡河北永年县授徒,后来被人推荐到京城王府中教拳,因武功高强,号称“杨无敌”。杨露禅所教弟子多是王公大臣、贝勒贵族,考虑到这些人身体素质和保健的需要,他将陈式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行整理改动,使姿势变得简单,动作柔和易练,形成了一种新拳势,称作“太极小架子”。后来“太极小架子”经杨露禅的子孙修改,定型为“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刚柔内含,轻沉兼有,甫一问世,便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练习者日多,太极拳的普及发展从杨露禅开始。所以当时武术诗人杨季子有诗曰:“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12] 陈仲甡(1809~1871年),陈氏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以战功晋五品官职,坚辞不受,请归故里奉母,后改封为“武节将军骁骑尉”。母亲生病,兄弟二人亲侍汤药年余。母去世后,陈仲甡一意授徒,弟子千人。逝世后,乡邻俱哀,感其恩德,合议尊其为“英义公”。

[13] 武河清(1812~1880年),字禹襄,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武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文采沛然,因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先后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武见之很感兴趣,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武终生研究太极拳,老而病卧床榻,还向人讲论拳术,娓娓不倦。传世论文有《十三势行工心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被后世尊为武式太极拳创编人。

[14] 和兆元(1810~1890年),温县赵堡镇赵堡街人,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式太极拳创编人。酷爱武术,19岁随陈清平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尽得真谛。清朝末年,因卫护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李棠阶(温县赵堡镇人)有功,备受皇帝赏识,钦封“武信郎”。在京居住期间,广交各路武林高手,博采诸家之长,潜心学习拳艺理论,渐有所长,被其师陈清平夸为“闻一知十,拳艺独得骊珠之妙。”1865年李棠阶去世后,和兆元回归故里,闭门谢客,潜心研究拳术,著书立说。最终研编出了一套新的太极拳套路。后称之为和式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

[15] 李景炎,家境贫寒,受村中练拳习武之风影响,常和村里年龄相仿的同伴,跟在大人后边比划拳式。陈有本见其生得聪明可造,便让另一族弟收李景炎为徒。李练拳用心,日有所进,继而又拜陈清平为师,出师后,以保镖、授徒为业,江湖同道均以“铁胳膊李盾”呼之。晚年,精研拳法,博采诸家之长,又参照清版《灵台仪象志》等书,对师传拳架从动作、身法、步法和练习方法及推手技巧诸方面进行再创造,创立了一套风格迥异的太极拳新套路——太极拳忽雷(打雷之方言)架”,亦称“圪颤架”。忽雷架一套78式,由浅入深地分为一联、二圈、三身转等十层练法,内外兼修,以柔促刚。后经其子李火焰和弟子杨书文、张国栋等广为传播,国内及美国均有传人。

[16] 孙禄堂(1860~1933年),字福全,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在近代中国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再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一生以教拳为业,足迹遍及各地。其弟子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承父业。孙剑云曾任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有《太极拳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著述传世。

[17] 详见 [宋] 周敦颐《太极图说》。

[18] 详见 [宋] 周敦颐《太极图说》。

[19] 详见《黄帝内经》。

[20] 详见王宗岳《太极拳论》。

[21] 均为太极拳招式名。

[22] 详见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



作者简介



郭向阳,男,笔名君伊,当世太白,中国炎黄出版社特约编审,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6月生于河南省栾川县,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散文,评论等作品在《中国作家》、《中国青年报》、《诗刊》、《法华报》、(法国巴黎)等国内外三十多种报刊上发表,作品先后获得 “(2007年)华夏情征文大赛一等奖”、“(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2010年)庚寅年‘根在中原,情系中原——我看中原’网上作品大赛文学作品一等奖”等全国性诗文大赛奖项多次,被收入多种选本,2015年3月在中国诗文学会、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等组织的诗赛中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锐诗人。

通迅地址:

河南省栾川县城关镇幸福中路九号院1号楼1单元201室         郭向阳

邮    编:471500

手机:15896660048

Email:guoxiangyang2007@163.com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瑰宝太极拳,圣德昭彰在人间。

除暴安良威名扬,养生祛病丰姿健。

无极太极开新境,以柔克刚成奇观。

举世乐享演习多,万古千秋永流传!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瑰宝太极拳,圣德昭彰在人间。

除暴安良威名扬,养生祛病丰姿健。

无极太极开新境,以柔克刚成奇观。

举世乐享演习多,万古千秋永流传!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哉太极拳,融通六合,曼妙古今,举世颂扬。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哉太极拳,优雅别致,情趣盎然,仪态万千!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soso_e113:}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哲学意味深长,形神兼具,招式活泼,简洁明快,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阴阳交互,动静相倚,虚实结合,周详活泼,妙趣自然,大美天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的时候

需要放下

沉重的肉身

需要放下

浮躁的心

恪守一种淡定

一种简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1-23 03:13 , Processed in 0.0420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