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0|回复: 1

[诗歌评论] 诗歌刊物也应加强环保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0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刊物也应加强环保意识

曲近


    多年的办刊经历使我深刻意识到,在一个物质化了的时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在场感的影响下,一本纯文学期刊如果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文学的神圣性、严肃性、纯洁性和庄重性,实属不易。这其中不但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更要甘于清贫。既不为风向所左右,更不为潮流所迷失,也不为时尚所动摇,一门心思咬紧牙关坚守、坚持。守住文学的清净之地、高尚之地、素雅之地、绿色之地,这是《绿风》诗刊一贯强调的办刊理念。守住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我们就无悔无愧于这个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的时代。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作为办刊人在多年来的办刊过程中,我们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去实现一种理想,强化阵地意思,坚定品牌理念,打造名牌期刊,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知道,诗歌是文学的宝塔之尖,是文学的精神贵族。坚持和维护诗歌的高雅纯洁性、庄重严肃性、就是坚守文学的神圣高地,就是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物质化了的今天,我们办刊人应该像个忠于职守的哨兵,牢牢地看好自己的家门,守住自己的阵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追风头,不赶时髦,不事浮华,不凑热闹;既不为某种思潮左右,也不为世俗名利折腰。对于当前诗坛上出现的种种反传统、反文化、反崇高的不和谐的创作现象,当一些人津津乐道于下半身写作时,当一些口水诗淹没一些人的灵魂时,我们应该说不,坚决说不。这将会更加坚定我们办刊的严肃性、纯洁性和公正性,坚定操守和信念。

    最近又听到了反抒情的说法,让我惊愕不已,情与理是构成诗的两大要素,可以说抒情是诗的灵魂,抽去了灵魂的诗还能叫诗吗?回头看看,的确有人在做这样的写作实验,对一些罗列生活现象的诗我一直无法接受,把生活的表象当流水账记载,纯粹的表述,不加任何情感色彩,这似乎是该由统计人员来做的事,与诗人何干?

    为了不弄脏读者的审美眼睛,不破坏读者的阅读兴致,不污染读者的美好心灵,我们不应该让口水诗洇湿版面,更不能让不干净的文字弄脏刊物。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这样的作品开绿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诗歌纯洁如雪,诗歌清高如竹,诗歌傲然如梅,诗歌素雅如兰,诗歌清澈如水,任何私欲和杂念都不该玷污她、亵渎她、伤害她。良知要求我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要保持健康人格心态,做到不为金钱动摇,不为物欲折腰。作为办刊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诗歌这位缪斯女神的高贵尊严。因为诗歌刊物属于诗人,属于诗坛,它不是什么人的名利场,更不是哪家的自留地。我们始终坚信,守住了诗歌,就守住了精神与灵魂的家园。

    现如今在大环境里我们比较重视倡导绿色食品,那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肌体安全健康,其实,在精神领域,我们也应该倡导绿色诗歌,强化诗歌刊物的环保意识,向社会提供无公害精神食粮。这些年来,一些泡沫的东西,口水的东西,格调不高的东西夹杂于诗歌之中,损害了诗歌的严肃性和纯洁性,把高雅的艺术低俗化了,致使一些读者对诗歌产生了失望和怀疑的情绪。除了一些诗人的世俗化写作之外,个别素质不高、眼光不准的编辑也把一些吃不准弄不明白的本不该加以肯定的东西刊发出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了诗坛的混乱,出现了导向偏差问题,致使一些判断力不强的初学者盲目地追随和效仿,写出的东西又被发表出来,加速了低俗化写作的恶性循环。于是一些伪劣诗、口水诗、垃圾诗充斥于诗歌的潮流之中,败坏了读者的胃口,损伤了诗歌的尊严。因此,诗坛除了提倡诗歌打假之外,诗歌刊物也应该倡导诗歌的环保意识,大家都来共同努力抵制低俗的创作倾向,保持诗歌的高尚性和纯洁性,推动诗歌创作和阅读环境的平衡、健康发展。

    尽管目前网络给一些人提供了一个神奇的虚拟世界,使一些漂泊的灵魂暂时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但生活是真实的,现实是冷峻的,底层民众的命运更需要关注,现实生活也需要展示,人民的苦乐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触得到的,诗人不能沉湎于一己的悲欢之中,不能局限于小我之内,让诗歌回到现实,让诗人走进生活,不要过多地表述纯粹个人化生活和情绪,把“我”放进现实生活的大现场内,去参与生活,干预现实,区别善恶。颂扬或批判,沉默或呐喊,远比关闭内心的大门为构筑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无病呻吟要有意义得多。诗人的责任是潜意识里形成的,不是生活强加的,也不是纪律约束的,它是诗人骨子里、血脉里与生俱来悲悯意识的客观体现,决不是什么刻意的产物。诗人可以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悲欢,但过于极端化的个体体验,就远离了大众,必然也被大众所疏离。你的创作与别人的一切无关痛痒,谁还在乎你写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理由麻木,唯独诗人必须清醒、敏锐。颓废的东西太多了,势必会削弱一个民族的进取锐气,损害积极因素,消解勤奋斗志。诗人何为?在无为中作为;诗歌何用?乃无用之大用也。诗人应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在当前这个矛盾错综复杂的年代里,发挥诗歌陶冶灵魂启迪心智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因为坚持,诗人无悔;因为坚持,刊物无愧。

   
作者简介:  曲近,真名付学乾,生于河南,长于新疆。先在农场工作,后做刊物编辑。1600多件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文学》(中、英文版)、《星星》、《萌芽》、《青年文学》、《鸭绿江》、《作家》、《芙蓉》、《诗歌月刊》、《诗选刊》、《散文选刊》、《人民日报》等230多家报刊。作品入选多种集子并获奖。著有诗集《敲响手鼓》、《与鹤同舞》,散文集《自言自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荣获“第二届新疆社科期刊优秀主编奖”。1995、1998、2001、2005年四次被石河子市政府授予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现任新疆兵团作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文联副主席、石河子作家协会主席、《绿风》诗刊主编等职。

来源:文学报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06: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1-23 02:38 , Processed in 0.0391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