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5|回复: 1

70后诗歌刊物与21世纪诗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11: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0后诗歌刊物与21世纪诗潮

世中人


  21世纪,这个时间概念和中国诗歌新的大潮紧密集合在一起。从民间诗歌刊物的出版繁荣到网络科技带动的诗歌繁荣共同制造了中国新的诗歌潮涌。在以民刊出版为传统的中国诗歌界,70后诗人编辑出版数量巨大的诗歌刊物,为逐步确立70后群体位置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间接促进网络诗歌繁荣和第三代诗歌刊物复出,共同构成21世纪初的诗歌狂潮。

  
诗歌刊物与诗歌潮流背景介绍

  朦胧诗歌:这个在提出之时遭遇到广泛质疑的诗歌流派(流派需要加问号),实质上是以《今天》为阵地的诗人团体,现在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甚至,我们已经默认了它的流派称谓而非群体命名。这一群体占领主要创作潮流的时间自1979年到1988年,其影响至尽依然存在。
  第三代:发轫于1983年,到1986年《深圳青年报》、《诗歌报》联合大展进入潮头。其命名也是群体命名方式,囊括了第三代繁荣期“达达”、“撒娇”、“非非”、“整体主义”、“莽汉主义”、“汉诗”、“海上诗群”、“大学生诗派”、“霹雳诗”(后来的《太阳》)等近百种流派写作团体,这些团体大部分有自己的刊物做为阵地。1985年3月,南京的《他们》;1985年6月,重庆的《大学生诗报》;1986年,成都的《非非》和“莽汉”(汉诗编年史—1988)、上海的《海上》、《大陆》、《撒娇》等刊物。第三代的影响到今天依旧保持着,即便是在70后诗歌发轫的90年代中期,第三代进入潜流,但是依旧有十数个重要堡垒(以刊物为标志)占领着重要阵地。突出显示于集合在《南方诗志》、《倾向》、《一行》、《现代汉诗》、《北回归线》、《大骚动》、《他们》等刊物周围的一些诗人。创刊于90年代初期的民间诗刊,大多是第三代诗人创办,主要有:四川的《象罔》、《九十年代》、《反对》,北京的《翼》、《小杂志》、《发现》、《大骚动》,上海的《南方诗志》、《说说唱唱》、《异乡人》,天津的《葵》,深圳的《声音》,河南的《阵地》,新疆的《大鸟》、浙江《阿波里奈尔》。在九十年代的诗歌沉寂期,实际上保持着诗歌刊物的出版繁荣,甚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诗歌刊物更具有严肃性和资料性。
  第四代:泛指第三代诗人之后出现的写作群体,此称谓没有得到认可。有一册《第四代诗人诗选》出版,主要作者后来归属于中间代。
  中间代:这个团体被认可的时间晚于70后。主要刊物有《葵》、《诗范围》等,有安琪等人编辑的《中间代诗全集》出版。


  
70后诗歌刊物的发轫与崛起

  在以民间诗歌刊物编辑出版为小传统的氛围下,自90年代初开始,一些70后诗人就已经加入到这一流脉。最早由70后诗人创办的刊物是由马潇潇于80年代创办的《青少年诗报》,当时,此刊物被喻为第一份中学生诗报,有较大影响。此报在90年代,由湖南的曾冬接任执行编辑,出版到近30期。
  九十年代初期,广子、狼人(赵卡)编辑的《坚持》,石龙编辑的《龙》诗报,唐朝晖、李步钊编辑的《新世纪诗潮》,星子编辑的《麦地诗报》,世中人编辑的《天地人》,王艾编辑的《诗艺》,张脉峰(南岸)编辑的《太阳诗报》,于贞志编辑的《青春诗报》、《转折》诗报(后在北京出刊)等刊物出版。到90年代中后期,刘泽球、陶春等创办的《存在》,杨勇、杨拓编辑的《东北亚诗报》(后改刊),安石榴、潘漠子编辑的《外遇》,吕叶编辑的《锋刃》(初期为报,后改刊),亦冬编辑的《门》以及联合李伟编辑《窗外》,苏志坚编辑的《诗》报,符马活编辑的《三只眼》诗报,仇水(沈浩波)编辑的《朋友们》,邹赴晓、李步钊编辑的《蓝族》,李云枫、刘强本编辑的《诗中国》,阿翔、胥弋编辑的《现代诗评》,李斌编辑的《上升》,范倍编辑的《终点》,周渔编辑的《表达》,于贞志编辑的《观念》和《跨世纪的门槛》等。
  九十年代,在70后诗人出版的刊物中,陈卫编辑的《黑蓝》;石龙策划,王琪、黄海主编,刘川参与编辑的《七十年代》;沈浩波编辑的《朋友们》;安石榴编辑的《外遇》;远人编辑的《科学诗刊》;世中人编辑的《天地人》;于贞志编辑的《观念》等刊物对70后的命名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6年南京的陈卫编印的刊物《黑蓝》,封面上公然打出“70后——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聚集地”。1999年5月,深圳安石榴主编的《外遇》诗报第四期推出“70年代出生中国诗人版图”专号,以对开12个版面推出70后诗人作品。世中人编辑的《天地人》在1995——1999年间连续多期刊物推出“零点出击——70后出生诗人作品”专栏,并于2003年推出竖、魔头贝贝等70后诗人的作品专号。《科学诗刊》以“晚生代”为名,推出70后作者专号。《外遇》、《观念》等刊物均以专栏方式推出70后作品。而《朋友们》、《七十年代》等刊物则完全是以70后作者为主。

  在众多70后诗歌刊物和网站中,笔者重点介绍九家相对具有价值或具有办刊特色的刊物及网站。
  1、扬子鳄:
  2、灵石岛诗歌网站:由70后诗人灵石创建于1999.11.27。该站是网络上资料最全的诗歌站点,开设有:新诗库、古诗库、译诗库、外文诗库、诗论库、汉诗译文库、民歌库、专栏诗人、诗歌论坛等,编辑有电子期刊灵石岛诗歌周刊。新诗资料库:收录从20世纪初至90年代275位诗人的3998首诗。古诗资料库:收录从先秦到清代110205首诗,包括全唐诗和全宋词。译诗资料库:收录世界60个国家276位诗人4050首诗的译作。外文资料库:收录从古印度史诗到二十世纪外国诗歌23163首。诗论资料库:收录古代诗话、新诗论文、外文诗论303篇。
  3、终点 :《终点》纸版刊物和终点网站同时创办于1998年, 纸版刊物第一期只有康伟,胡马,熊平和范倍四个人的作品。 50多页,用针式打印机打印,手工装订,蓝色的硬卡纸做的封面,印行不到50本 。第2期开始出版胶印刊物,最厚重的一期为总第3期。2003年出版到总第4期后停刊。2006年出版复刊号,即总第五期。主要同 仁:范倍、白鹤林、海融、周薇、赵岚、胡马、陈子弘、康伟、卢枣、张卫东、朱杰、朱诺等 。终点网站是在1998年初成立,当时陈子弘在成都电信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在美国一个服务器申请了免费空间,终点网站成立。后,终点网站逐步扩大,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诗歌站点。网站1999年开始编辑终点网络诗歌月刊,出版到总第26期后因故停办。作为中国第一家网络诗歌刊物,“终点”成为网络诗歌繁荣的起点,并起到了促进网络诗歌繁荣的作用。
  4、诗江湖:2000年由南人创办诗江湖网站。此诗歌站点似乎是和论争化了等号的,创办当年就爆发了“沈韩论争”(沈浩波和韩东),之后,此站点争论之声不断,连续上演过“垃圾派VS下半身”等多次争论。2000年5月,以沈浩波、南人、朵渔、李红旗、盛兴、巫昂、尹丽川等为核心成员创办了“下半身”诗歌流派得意于诗江湖网站的建立,其影响迅速扩大,并于同年7月出版有《下半身》刊物,共出版2期。网站上集结了众多70后诗歌作者,主要有:朵渔、南人、巫昂、马非、盛兴、尹丽川、李红旗、朱剑、轩辕轼轲、阿斐、李师江、竖、冷面狗屎、晶晶白骨精、恶鸟、花枪、中指、小引、拉家渡、欧亚、封原、篱笆、张稀稀、墓草、李傻傻等。可以说,诗江湖是集结70后作者最多的诗歌站点之一。
  5、外遇:《外遇》诗报1998年6月潘漠子、安石榴创办于深圳,四开八版,《外遇》诗报于1999年以三张大报12个版面的大篇幅隆重推“中国诗坛70后诗歌版图”,推出活跃于诗坛的几十位70后诗人作品,这是70后诗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集结与展示,使这一群体脱颖而出加快了速度。
  6、野外:2002年创办于杭州,主编胡人。主要参与者江离、楼河、炭马、飞廉、古荡等。“让我们再安静一些,进入内心的‘野外’去写作”是该刊于创刊号发刊词中发出的倡议与趋向。目前刊物出版6期。
  7、存在:1995年,刘泽球、陶春创办《存在诗刊》成员主要以四川内江、德阳的诗人为主,集结了刘泽球、陶春、曾令勇、谢银恩、王刚、三原、狂氓、韦源、曾蒙、蒋振宇、史幼波、哑石、魔头贝贝、雅夫、陈蔚、史幼波、三原等诗人。目前已出电脑打印稿三期,作品集(年鉴型)6辑。
  8、诗歌与人:黄礼孩创办于2000年,有“第一民刊”之喻。该刊第一期、第二期连续两期推出70后诗人作品专号,之后,出版过“女诗人访谈专号”、“中间代诗人专号”、“完整性写作专号”等,已经出版刊物逾十期,每一期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受到诗界瞩目。
  9、诗歌通讯:1996年创刊,主要同人:姜涛、唐城、蓝荪、阿沛、扎西、穆青、徐晨亮、颜涛等。目前出刊物5期。

  
确立70后群体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上述诗歌刊物对对70后诗人作品的集结推出,促进了诗歌界更多诗歌刊物对70后的关注。时间进入世纪之交,符马活编辑的《诗文本》,蒋浩、冷霜编辑的《偏移》等刊物也集体推出70后作品。黄礼孩编辑的《诗歌与人》连续两期以大容量推出70后诗人作品(创刊号和第2期),且这份刊物宣传范围大,很快便得到众多诗人的关注。可以说,70后概念形成是以《诗歌与人》两期70后诗人专号的出版作为标志之一。另外一个标志是2000年由沈浩波、朵渔为理论倡导的“下半身”诗歌团体成立并编辑出版《下半身》刊物。因为这一团体全部由70后构成,导致不明真相的人错误的将“70后”误解为“下半身”写作。
进入世纪之交,70后诗人创办的刊物纷纷涌现,不仅成为当下诗歌刊物的核心地位和阅读亮点,也成为当下诗歌传播、保存的主要渠道。以《诗歌与人》为龙头的70后民刊,在近几年内形成了引导官方刊物编辑思路的态势。
  新世纪以来,部分由70后诗人于九十年代创办的刊物坚持出版,并逐步发展。主要有《东北亚》诗刊、《天地人》诗刊等。更多由70后诗人创办的刊物纷纷涌现,主要有:隐石编辑的《哎呀》、《天象》,蒋浩编辑的《新诗》,萧颂编辑的《大雅》,阿角编辑的《金三角》,柯建君编辑的《九龙诗刊》,海啸编辑的《新诗代》,谭克修编辑的《明天》,于贞志编辑的《潜行者》,严冬编辑的《极光》,粱震、阿翔编辑的《零号》,大虫编辑的《十三张》,黄金明等人编辑的《羿》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70后诗歌潮涌的促进下,部分第三代诗人曾经创办的刊物纷纷复刊,同时,部分70后诗人参与到第三代诗人创办的刊物编辑中,发挥主要作用。新世纪以来复刊的历史性诗歌刊物有《撒娇》、《大陆》、《自行车》、《北回归线》、《太阳》、《大骚动》、《发现》等。70后诗人参与编辑的的刊物主要有:蓝皮参与《一行》、辛欣参与《太阳》、苏非舒参与《大骚动》、方石英参与《北回归线》、刘春复刊《扬子鳄》、南人参与《诗参考》等。

  其次,网络对诗歌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70后诗人的概念形成。
  对于网络诗歌,我曾在《以可疑的身份进入历史的真实——管窥中国大陆民刊发展25年》一文中给予界定:“网络诗歌就是大众诗歌,网络诗歌刊物就是以新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出现的民间诗歌刊物。”最早上网的诗人以70后诗人为众,并,竖、老了、李小洛、轩辕轼轲、魔头贝贝、朱剑等70后诗人从网络上涌现。同时众多70后诗人编辑的网络刊物出现,主要有鲍动等编辑的《缺席》、墓草编辑的《同志诗歌》、张祈编辑的《新诗歌》、刘泽球编辑的《终点》、天乐编辑的《哭与空》等等。
  在网络诗歌繁荣的同时,很多刊物与网络诗歌站点及论坛同时出现。下半身的发展方式就是刊物与网络同时开展,由南人创办《诗江湖》网站,在网络上掀起“下半身”写作潮。主要团结了巫昂、尹丽川、李红旗、盛兴、马非、朱剑、李师江、轩辕轼轲、符马活、王顺健、谢湘南、余丛、阿斐、花枪、欧亚、木桦、冷面狗屎等人。其他网络与刊物同时出现的主要有范倍编辑、刘泽球参与的《终点》,小荒编辑的《极》、苏非舒编辑的《物》、康城编辑的《第三说》,胡人编辑、方石英等人参与的《野外》,阿翔、杨成军、任知参与编辑的《存在者》,张杰编辑的《爆炸》,简单编辑的《外省》,黄海编辑的《唐》,人与编辑的《审视》,花枪、龙俊编辑的《低》、冯磊编辑的《桶》和《指向》,杨成军编辑的《破碎》等。

  第三,世纪之交,二次重要的诗歌集会,为70后诗人群体登台敲响了锣鼓。
  1999年4月16至18日,在北京平谷县一个叫作“盘峰宾馆”的疗养地所举行的名为“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创作态势与理论建设研讨会”的会议,爆发了著名的“盘峰论争”。这场论争引发了诗坛关于“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大讨论,沈浩波以《谁在拿90年代开涮》作为论争中“民间立场”一方的重要参与者。这篇最早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主办的内部刊物《五四文学报》上的文章,不仅成为争论的导火索和重要武器,同时,也为70后诗人沈浩波确立在诗坛的位置奠定了基础。沈浩波在《诗歌的70后与我》中说:“....毫无疑问也成了名声上最大的收益者。可以说,我最初是以文章和在这场论争中的表现脱颖而出,并成为“70后”中最知名的诗人的。但毫无疑问,我的成名也给由于作品质量低下而进退维谷的“70后诗歌炒做运动”打了一剂强心针。”此次争论不仅激发了70后的突起,也促进了新的写作团体的产生,由树才、莫非、车前子、尹丽川、殷龙龙等人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写作理念。
  2000年8月的“90年代诗歌论坛”(亦称“衡山诗会”)。这个论坛由湖南《锋刃》的主编吕叶策划,参与会议的70后诗人有孙磊、刘春、吕叶、简单、沈浩波、刘川、黄海、巫昂、曾蒙、范倍、符马活、余丛、远人等。首次由70后诗人策划并聚集了众多70后诗人的集会,令诗坛瞩目。

来源: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1-23 08:35 , Processed in 0.0381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